政策分享 | 全国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管整治工作将全面开启

日前,生态环境部办公厅、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发文,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。
据介绍,此次排查整治,进一步细化了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分年度目标任务,要求2023年底前,完成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(水体)、重点湖泊、重点海湾排污口排查,完成80%溯源和30%整治任务;2024年底前,基本完成上述排污口溯源,完成70%整治任务;2025年底前,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。

为什么要监管入河入海排口?
在2019年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中,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指出,河湖污染“表象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”,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“闸口”,“闸口”管理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。排污口的排查,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础工作,是决定生态保护及修复成败的关键。

监管的关键在哪里?
1、排口数量难以摸清,暗管难以被人工发现
2、排放污水口对河道的整体影响难以计算
3、排口难以溯源,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

如何解决以上难题?
石炭纪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系列集成工具,结合水环境领域20余年的丰富现场经验,对于以上难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。
1、入河排污口排查
通过卫星遥感技术,无人机航拍,定位关键区域重点方位。
无人船全流域走航扫描,搭载声呐、流动注射分析仪等设备,获取水质指标沿程分布图,扫描水下暗管等信息。


人工踏勘,实地走访。经验丰富的实地勘探项目经理进行排口信息核查。
2、污染通量测定与计算
对于仅仅知道污染指标,不知道输入的污染总量,无法根据排污口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治理。
通过自组网污染通量监控站,可以获取该排口的水质与流量指标,通过后台模型计算出污染通量数据,并在整条流域中计算出污染通量贡献率。
3、排口的精确溯源
根据三维荧光技术,快速锁定排口污水类型,圈定排污源头。
结合管网内无人化灵活驻点监测站,实现对管网内部的实际调查,排查管网渗漏、错接/混接点,重点排查,定点治理。

案例分享
仅用半天时间就为客户交付了污水源头—雨水排口的路径,锁定污染源头,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