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治水获“银鼎”荣誉,背后治水秘诀何在?
2020年8月15日,杭州市在全省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,2019年全省“五水共治”考核中,以总分第一名荣获“大禹鼎”银鼎,这也是杭州市在连续三年获得“大禹鼎”后首获银鼎。
“大禹鼎”始于2014年,该奖项主要依据各市、县(市、区)年度治水成绩,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申报评选,是浙江省“五水共治”工作的最高综合性奖项,堪称浙江治水届的“奥斯卡”。作为“全省治水模范生”的杭州,此次得以首获“银鼎”荣誉可谓实至名归。
自2014年浙江省开展“五水共治”以来,杭州市先后完成277条黑臭河、71条垃圾河的治理;全市河道水质总体均改善1—2个类别,80%城市河道水体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Ⅴ类的目标;杭州百姓对治水工作满意度由2014年的60%,上升到2019年的92.5%,满意度达历史新高……
在杭州市如此喜人成绩的背后,“智慧治水”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建设“杭州市智慧河道监管平台”前,杭州市区两级河道管理部门遵循分级管理体制,各城区应用信息建设思路不一致,数据标准也各不相同,信息系统的严重割裂使得河道管理保护工作艰巨,制约了全市河道管理保护工作的开展。
未解决上述问题,打破市区两级河道监管信息孤岛,从而提高全市河道保护工作的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,杭州市构建了以“一张网、一中心、一张图和N平台”为主要内容的“杭州市智慧河道监管平台”。
卫星遥感、无人机水域智慧监测等高科技手段的频频运用,在实现河道数据全天候、全方位、多维度感知的同时,使得河道信息的静态展现、动态监测、常态跟踪更为便捷,进而增强杭州市区河道水质、水文等数据的智慧感知能力。
“杭州市智慧河道监管平台”在不改变杭州城市水网河道分级管理体制的情况下,打破了数据壁垒,破解了信息上传下达效率低下等问题,为全市河道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,也让杭州市成功实现了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的统一管理。
继杭州市治水获得“银鼎”荣誉不久之后,拱墅区通过对13年来治水经验的整合与优化,率先推出“多功能智慧河道管理平台”,将现有的5个独立平台汇入并打通数据,联合城管系统规划、河道、执法等多个涉水管理部门,促成集各方力量参与的系统化、一体化的治水管理模式。
“多功能智慧河道管理平台”的上线,又将为浙江治水管理带来多少惊喜呢?
声明:本平台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